对于肺结节,相信很多医生都会叫你随访,但依然有很多朋友们喜欢去网上查询,然后提心吊胆。这里友情提醒大家——无论你的结节是大还是小,是良性还是恶性,医生叫你随访,那就放心的按照医生安排的随访时间来,医生比网上靠谱得多。
相信大家在百度的时候经常会看到磨玻璃结节这几个字,也大概知道它是个不好的东西,那本期就来带你一探究竟,磨玻璃结节离肺癌有多远?
什么是肺磨玻璃结节?
磨玻璃结节是影像学上的一种描述,一般指的是肺内可见密度增高类圆形局限的阴影,所谓叫磨玻璃结节指的是密度像一层磨砂玻璃样的一种密度。因此叫做磨玻璃结节,一般小于3cm的称为结节,大于3cm的成为肿块。临床上会根据密度再分为纯磨玻璃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
为什么要重视磨玻璃结节?
因为从组织病理学的角度看,GGN 的出现多提示病变仍处于早期、活动期或进展期,在此期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治疗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而且,有部分GGN是肺腺癌患者的变化之一。因而及时、正确地判断其形态和性质对指导治疗十分重要。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有肺磨玻璃结节?
这是因为检查手段更先进了,更多微小的肺部病变都能被发现了,以往可能是由于仪器的分辨率不够以及病人常无明显临床表现,导致了漏诊,也因此有些诊断为肺磨玻璃结节的病人会疑惑为何上次体检未曾发现。
正是随着薄层CT扫描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类似GGN的肺部小结节才会被发现,被弄清楚。
因此,体检时选择合适的医院和检查仪器对我们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肺磨玻璃结节=肺癌?
肺磨玻璃样结节≠肺癌。在GGN的患病率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很多人会感叹是不是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了。
事实上,虽然肺癌确实变多了,但是大家不需提及肺磨玻璃影便闻之色变,形成局灶性肺磨玻璃影的原因很多,除部分是肺腺癌造成外外,肺部炎症、出血、纤维化(炎症遗留的瘢痕)都可能导致此变化。
除此以外磨玻璃结节的恶变概率平均下来约为33%,所以发现的结节大部分是属于良性病变,因此患者朋友们若发现GGN则大可不必惊慌失措了。
简单区分GGN是良性还是恶性呢?
首先,第一次发现,最常见的还是炎性病变和增生性病变,都是良性的。
如果是炎性病变和肺泡出血,一般过几周或几个月复查会吸收或者变淡。
如果是纤维瘢痕灶和增生性病变一般会持续存在;其次,有文献报道一般病灶越小,则良性可能性越大,尤其是 5mm 以下者绝大部分为良性,如果直径超过 10mm 恶性结节的可能性可达88. 7%;
此外,有一些研究认为GGN 密度越高,实性成分所占比例愈多,恶性可能性越大;
最后,若结节本身形状和边缘不规则或其周边组织形态受影响较大则在一定意义上提示GGN呈恶性。
肺磨玻璃结节要做什么检查呢?
胸部CT目前是肺部磨玻璃结节的首选检查特别是低剂量薄扫螺旋CT比常规CT扫描更具有优越性,因其可以更好的显示肺部磨玻璃结节的形态、边缘、密度等。
特别是磨玻璃结节的细微结构从而进一步判断其良恶性,故建议将低剂量薄扫螺旋CT作为首选检查。
而PET/CT诊断费用较高,且其本本身对GNN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均较低,与其他检查结果均无明显优势,故不推荐PET/CT作为肺磨玻璃结节的常规检查。
总之,对肺磨玻璃结节的诊治建议首选低剂量薄扫螺旋CT细致了解其影像学特征,结合病史有选择性地进行其他检查,譬如活检等综合判断良恶性再进行下一步治疗。
确诊为肺磨玻璃结节下一步应如何?
根据《I-ELCAP 肺癌低剂量CT筛查指南》中关于GGN的随访建议,对于<5 mm的mGGN或<8 mm的pGNN可在首次CT后间隔12个月复查;
≥5 mm且≤14 mm的mGGN,可在首次CT后3个月复查;
>15 mm的GGN可立即活检,也可暂不活检,但应严格定期随访。
因为有些恶性进展的病变在随访过程中可表现为 GGN 体积不变或缩小,而病灶内的实质成分增多,故对于随访中体积明显增大,尤其是密度增高、实性成分所占比例增大、形态趋于恶性的病变。
应尽早进行如细针穿刺活检等检查,以明确病灶性质或进行手术切除,阻止其恶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