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碰到报告单上写有“磨玻璃结节”字样,不单单是病人,不少医生也会瞬间紧张起来,因为很多人眼中这都是不乐观的情况。
那么,磨玻璃结节一定就预示着不好的结局吗?发现磨玻璃结节后是不是必须手术以绝后患?下面一起来聊聊磨玻璃结节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01、发现磨玻璃结节一定预示着不好的结局?
近些年,随着大众防癌意识的加强和胸部低剂量CT的普及,磨玻璃结节的检出率也逐年升高,成为困扰了很多人的难题。
之所以称为磨玻璃结节,是由于其密度尚且足以掩盖支气管血管束、状似磨砂玻璃而得名。
事实上,磨玻璃结节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只要是引起肺泡腔充气程度的任何改变,都可以在CT影像上形成磨玻璃结节。换句话理解就是,磨玻璃结节只是影像学上一种客观的描述,不代表疾病本身或者预示着病情走向。
02、遇到磨玻璃结节,该如何进行分类?
在临床上,以肺磨玻璃结节最为多见。所谓的肺磨玻璃结节,主要是指在CT肺窗上的淡云雾状结节影,其内可见正常穿行的支气管和血管影。
对于肺磨玻璃结节,其病理学基础是肺泡壁增厚、肺泡腔被细胞、渗出及组织碎片充填、替换,气体吸收减少导致肺泡塌陷。
目前,根据CT肺窗上是否存在实性成分,可将其分为纯磨玻璃结节(pGGN)和混杂性磨玻璃结节(mGGN)。
其中,pGGN又称为非实性结节,其内不含有实质成分;mGGN又称为部分实性结节,其内既有纯磨玻璃密度影,又含有实质成分。
03、肺磨玻璃结节都会发展成癌?
现实中,之所以很多人谈到肺部磨玻璃结节会色变,主要是因为肺磨玻璃结节中有一部分会发展为早期肺癌。但事实上,肺磨玻璃结节也有“好”、“坏”之分。
据先关研究显示,1/3左右的概率会发展成恶性肿瘤,另外的表现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属于腺癌的浸润前病变。
(1)好的肺磨玻璃结节(良性GGN)
主要是良性病变导致,比如局灶性间质性纤维化、局部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肺泡及其间质机化、肺泡萎陷等,在CT上均可表现为磨玻璃结节。
此外,感染引发的炎症、出血及水肿、支气管镜或经胸肺活检所造成局灶性肺损伤,短期内肺上也可表现为磨玻璃结节。
有研究发现,良性肺磨玻璃结节的CT影像特征呈豆状、多边形、三角形、圆形或半圆形,边缘光滑,其中Ⅰ型GGN边界模糊,最中间位置是内核中心,部分呈偏心性;Ⅱ型GGN病变多已侵犯邻近血管,但未包埋血管。
(2)坏的肺磨玻璃结节(恶性GGN)
主要为微浸润癌、浸润性癌症、浸润性黏液腺癌等多种病变的病理表现。
病灶越大,实性成分越多,其恶性可能性越大。有研究指出,恶性GGN的主要特征是血管扭曲/扩张、边界清楚光整,更倾向于包裹并拖曳血管进入病变。
04、肺磨玻璃结节也会自然消失?
现有的研究数据表明40%~50%的肺磨玻璃结节在随访3~4个月时消失,这些属于暂时性肺磨玻璃结节,考虑为良性病变。
持续存在的GGN(指结节至少持续存在3个月以上且复查时未变小或消失)虽然多为腺癌或前驱腺体病变,但长期随访多无变化,仅少数出现生长。
Kim等报道有超过有80%持续存在的GGN最终被诊断为腺癌或前驱腺体病变。Lim等的研究也发现,最大径≥10mm持续存在的pGGN手术病理100%为腺癌或前驱腺体病变。
所以说,虽然部分良性病变随访后可消失,但对于持续存在的GGN应特别重视,因其多为恶性或有向恶性发展的潜能。
05、肺磨玻璃结节的随访时间间隔是多久?
对发现肺磨玻璃结节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是整个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掌握合理的随访时间间隔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按照《I-ELCAP 肺癌低剂量 CT 筛查指南》中关于随访建议:
对于<5mm 或<8mmpGGN应12个月后复查;
对于≥5mm或≤14mmGGN,应该在首次CT检查3个月后复查;
对于>15mm mGGN,应3个月可活检,也可暂不活检,但应严格定期随访。
对肺亚实性结节随访主要依据Fleischner学会推荐原则,并强调采用薄层低剂量进行随访:
对于孤立性≤5m的pGGN,不需随访;对于孤立性>5mm的pGGN,首次3个月复查,若病灶仍存在,则3年内每年复查1次;
对于孤立性mGGN,首次3个月复查,若病灶仍存在,且病灶内实性成分<5mm,则3年内每年复查 1 次;若病灶实性成分≥5mm,则应活检或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