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健康体检。经常会有朋友被医生告知肺里发现有一个“阴影”或“小结节”。听到这样的消息,大多数人会惊慌失措,但也有些人不以为然,对体检报告中的定期复查置若罔闻,等“小结节”长大变成了“肺癌”,往往已错过最佳手术时机。
如何判断肺部结节是否有癌变可能?
1、根据密度判断
根据胸部CT判断是否存在磨玻璃密度成分,可将肺结节分为:磨玻璃结节、实性结节和混合结节。
(1)磨玻璃结节
磨玻璃样结节是指肺内密度轻微增加,呈模糊的云雾状,但仍能通过病灶看到其内部血管和支气管纹理,就好像透过磨玻璃观察一样。
磨玻璃样结节在临床上检出率很高,很多人对它的印象似乎都不友好,容易恶变形成肺腺癌,且高发于女性。
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磨玻璃样结节都是恶性的,像纯粹的磨玻璃结节,体积小于8毫米,边界较清楚,多属良性。良恶与否,具体都需要经过医生的辨别与诊断。
(2)实性结节
实性结节是指肺内圆形或类圆形高密度阴影,在CT下呈现白色的影子。实性结节,表面光滑小而圆的,多属于良性。
但有时候也很难仅凭一张CT来判断,医生需要充分了解病人的既往病史,比如是否有过肺结核、肺炎、其他肿瘤性疾病等,必要的时候,可能会借助PET-CT,肺穿刺等方式明确诊断。
(3)混合结节
即部分磨玻璃,部分实变的结节,被称为“最可怕的结节”,恶性率通常在60%以上。
恶性结节有分叶、毛刺、中间有空泡,有些会有胸膜牵拉,也可能会往正常的肺组织里伸展扩散,吸取周围组织的营养让自己迅速生长,这样的肺结节很危险。
2、根据大小判断
对于肺部结节,一般来说,结节越大,危险性越高。但每个人病情有差异,具体遵医嘱来执行。
➡ 当直径<5mm,且没有肿瘤病史、家族病史的,恶性的可能性较小,每6~12个月做CT复查一次就可以;
➡ 当直径为5-10mm时,恶性风险增加,每3个月复查一次;
➡ 直径>10mm的肺结节应每1~2个月复查一次。
如果随访发现病灶无变化,则常延长至3个月、6个月、1年进行复查;有变化时,则根据变化情况作出判断并决定下一步处理意见。
日常如何预防肺癌?
肺结节的具体治疗方案必须要经医生专业诊断后给出。但很多病,比起治疗,我们更需要在它发生前就提前做好预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防大于治”、“防患于未然”。
1、高危人群定期筛查
➡ 年龄40岁以上,且吸烟史≥20年以上,每天≥20支以上,或每天吸烟的支数×烟龄≥400以上,戒烟时间<15年;
➡ 有肿瘤家族史,特别是有肺癌家族史;
➡ 既往有肺部疾病史(慢阻肺、弥漫性肺纤维化、肺结核等);
➡ 有环境或者高危职业暴露史。
2、尽量远离各种环境职业致癌因素
➡ 吸烟是国际公认的导致肺癌最重要因素之一,一定不要抽烟,并远离二手烟、三手烟的暴露;
➡ 注意防护各种室内外空气污染(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家庭厨房油烟等);
➡ 避免各种职业暴露(煤炭、石油、化工、水泥等粉尘、毒气、辐射等)。
3、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 远离癌症性格,如长时间爱生闷气、性格郁闷或急躁爱发脾气等。
➡ 调整好生活的节奏,要保持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并定期锻炼,提高机体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