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小结节,那么小的肺结节

近年来,随着体检的普及和影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肺小结节被发现。
由于这些结节较小且位于肺实质内,在CT图像上已经不易查找,胸腔镜手术尤其是单孔手术术中更是难以触摸定位,因此术前或术中的辅助定位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三种常用的肺小结节术前辅助定位技术,包括经皮肺穿刺、经支气管穿刺和CT 3D重建。
经皮肺穿刺
在经皮肺穿刺辅助定位技术中,医生会在CT引导下,向结节周围注射医用胶、亚甲蓝、吲哚菁绿等液体材料,或放置弹簧圈、Hook-wire等金属材料辅助定位。
这些材料在CT下显影清楚,可帮助医生在手术中迅速找到结节。
经支气管穿刺辅助定位
经支气管穿刺辅助定位技术有两种类型:电磁导航和虚拟导航。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可用于两肺多个肺结节定位,而虚拟导航则利用支气管镜向多个肺结节周围注射荧光染料标记,再通过计算机3D构图进行标记。
此外,还有一种名为虚拟肺图(VAL-MAP)的技术,它利用支气管镜向多个肺结节周围注射荧光染料标记,再通过计算机3D构图进行标记,从而绘制肺图。
CT 3D重建
除了上述两种技术外,CT 3D重建辅助定位技术也广泛应用。其中,3D打印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是该领域的两大主要技术。
3D打印技术通过将CT数据转化为三维模型,打印出结节的位置和形状,帮助医生在手术中迅速定位;虚拟现实技术则通过计算机软件快速准确地将患者的CT影像重建为3D图像,通过可穿戴式虚拟现实设备,向术者直观地展示血管、支气管、肺组织和结节的相对位置,精确测量距离,显示肺段解剖边界,辅助勾画手术切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癌医学教育委员会国内多学科专家的《肺结节多学科微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中推荐肺结节的手术适应证:
共识-18:(1B类证据,Ⅱ级推荐)
(1)肺小结节术前辅助定位适应证:① 直径<10 mm的肺内单发或多发周围型结节,且结节到脏层胸膜最小距离>15 mm;② 影像学表现为SSN;③ 术者在术前判断术中结节定位困难者。
(2)肺小结节术前辅助定位技术要求:① 手术需要完全切除穿刺路径和定位材料;② 手术在确保切缘为阴性的同时,尽可能保留正常的肺组织。因此,穿刺路径选择从脏层胸膜到结节的最短距离。
综上所述,经皮肺穿刺、经支气管穿刺和CT 3D重建辅助定位技术都是常用的肺小结节术前辅助定位方法。这些技术适用于不同情况的结节定位困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