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年度体检变得常态化,肺部结节也成为了体检报告单上的“常客”。那么,什么是肺部结节?它与肺癌有必然关系吗?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什么是肺部结节?
肺部结节是指在肺部形成的小肿块或者结节状影像,按照密度可分为实性结节、磨玻璃结节。
肺部结节与肺癌的关系?
大量临床试验表明,绝大多数门诊CT发现的肺部结节都是良性的,肺部小结节并不等于肺癌。事实上,肺内很多疾病都会形成结节,除了原发性肺癌或者转移性肺癌,良性的如炎症、结核、霉菌、亚段肺不张、出血等,甚至淋巴结肿大都可以在CT上表现为肺部结节。
由于早期肺癌经常会表现为磨玻璃结节,很多人简单将磨玻璃结节与肺癌划上等号,这样的说法其实并不准确。磨玻璃结节只是一种影像上的表现,并不是病理诊断,早期肺癌呈磨玻璃结节,并不意味着磨玻璃结节就是早期肺癌,感染性的病变或者一些良性病变有时也可以表现为磨玻璃结节。
肺结节如何随访?
对经筛查发现的肺结节,应根据结节位置、尺寸和密度特征进行分类管理:
●对于位于气道的病变或影像学高度疑似肺癌的情况,应采取临床干预;
●对于<5mm的(部分)实性结节或<8mm的非实性结节(无钙化),推荐在下一年行高分辨率胸部CT检查;
●对于≥5mm的(部分)实性结节或≥8mm的非实性结节,推荐在3个月后行高分辨率胸部CT 复查;
●对于新发、无法排除非肿瘤的结节,推荐先进行抗炎治疗后复查胸部CT;之后具体随访间隔应听从专科医生建议。一般大于8mm的结节则应按3个月、9个月、24个月的时间段进行复查,如果两年内结节无变化,则良性可能性较大,之后可每隔一年或每隔两年复查。两年内无变化,仍不能完全排除恶性可能,因为有些原位癌能蛰伏多年,之后在某些因素触发下才会发展。
在判断肺结节性质的时候,我们需要结合它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包括大小、密度、形态变化,有没有出现影像学特征性表现,有没有实质性成分等,来判断危险程度是否到了需要外科医生立即手术介入的程度。
哪些人群需定期检查?
《早期肺癌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将肺癌筛查的高危人群界定为:年龄40至80岁,并且至少合并以下任意1条危险因素:
1、累计吸烟指数≥20包/年;
2、环境或职业暴露(氡,硅,镉,砷,铍,铬,镍,石棉,柴油烟雾,煤烟,放射性元素);
3、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
4、合并慢阻肺、弥漫性肺纤维化或陈旧性肺结核;
5、既往恶性肿瘤史;
6、长期吸入二手烟(家庭或室内工作场所,>2小时/天,至少10年)或长期暴露于厨房油烟中(炒、煎、炸等烹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