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新发肺癌病例达到82万人,居各类肿瘤发病人数的首位。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体检筛查意识的提高,肺部结节的检出率逐渐上升。胸部CT筛查手段的普及使得更多的肺部结节得以发现。
许多人会关心:小小肺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一旦恶性,是应该谨慎随访还是立即手术?
肺结节的性质不同,其恶性风险也有所不同。近三年来,随着肺部CT筛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患有肺结节。对于刺激感染导致的磨玻璃结节,通常无需担忧,这类良性结节一般几个月到半年左右就会自动消散。

肺结节在普通人群中的检出率约为20%,在高危人群中(如40岁以上、长期吸烟史、肺癌家族史、慢性肺病史、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可达35%-45%甚至更高。
发现肺结节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根据结节的性质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肺结节主要分为三大类:磨玻璃结节、实性结节和混杂性结节。结节越大,恶性概率越高。
对于磨玻璃结节,如果小于5毫米,恶性率不到1%;大小为5-10毫米,恶性率在6-30%;大小为10-20毫米,有33%-66%的恶性概率;超过20毫米,就有60%-80%的恶性概率。
实性结节的总体恶性率并不高,但实性结节与大小关系明显,越大恶性比例越高。需要注意的是,恶性的实性结节病情发展往往较快。
混杂性结节是指有一部分是实性成分,也有一部分是磨玻璃成分的结节,这种恶性概率较高,总体恶性率可达70%-80%。
为了提高肺结节的诊断精准度,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筛查手段。目前,肺癌的筛查方法包括无创和有创两种。无创方法主要包括胸部X线、CT和PET-CT等影像学检查;有创方法则可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的活检,以及在CT或B超引导下的肺穿刺来确诊。
对于不同类型的肺结节,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对于实性结节,如果大小小于1厘米,大多数是良性,可以考虑随访。稍大一些的实性结节,在CT中表现不明显,可以进行PET-CT检查,因为这项检查对实性成分的恶性肺结节具有较高的敏感度。
在NCCN指南中,推荐含有8毫米以上实性成分的结节进行PET-CT检查。而对于磨玻璃结节,不建议采用PET-CT筛查,因为在PET-CT上没有明显的高代谢性。
对于一些不典型的结节,例如有一点恶性表现但又不突出,难以判断时,可以考虑进行增强CT来进一步评估结节的血供状态。血供丰富往往是恶性肿瘤的表现,因为恶性肿瘤代谢率高,需要更多血供提供能量。
发现肺结节后,是选择随访还是立即手术,根据具体情况给出建议。对于选择随访的患者,建议寻找一个固定、信任的医生进行长期随访。
总之,发现肺结节后,我们要保持冷静,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肺结节的发生风险。老中医在线预约咨询 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