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按影像学表现可分为:实性结节、磨玻璃结节、混合实性结节。
对于实性结节来讲,大约已经有 100 多年的历史;因此,对于实性结节的诊断和治疗,我们已经有了很多认识。而对于磨玻璃结节的认识则相差甚远,因为在低剂量螺旋 CT 普及之前,肺部磨玻璃结节 (ground glass nodules,GGNs) 很难被发现。
80 年代随着 CT 的普及技术进步,国外的学者 Gamsu 首次发现并报道了肺部「磨玻璃结节」现象,当时认为是肺部一种特殊的炎症表现。
1、磨玻璃结节的分类
磨玻璃结节是肺部结节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指肺内局灶性、结节状、淡薄密度增高影,结节内部原有结构如血管、气道及小叶间隔仍可见。
GGNs 可分为两大类:1、不含实性成分的为单纯性 GGNs (pure GGNs,pGGNs) ; 2、伴有实性成分、掩盖部分肺纹理的为混合性 GGNs (mixed GGNs,mGGNs)。
与实性结节相比,GGNs 与肺腺癌的关系较为密切,后者包括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 AIS)、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MIA)和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 IAC)。
2、孤立性磨玻璃结节的处理原则
对于肺部磨玻璃结节,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尤为重要. 因为过早或者过晚的手术干预对患者的生活和预后都是不利的。
早期手术与随访择期手术相比并不能显著改善患者总体生存,但却可能使患者过早的承受手术的风险、术后疼痛及可能的肺功能下降;而过晚的手术治疗,会导致病情进展,随着肺腺癌病理分期的进展,预后会急剧下降。
对于不同病理类型的磨玻璃结节,外科处理原则不一,具体如下:
①、原位腺癌(AIS)
对首次发现的疑似 AIS 的磨玻璃结节应定期进行随访。推荐在结节首次发现后的 3 个月进行首次薄层 CT 平扫检查。随访过程中,若结节明显缩小,则考虑良性病变可能。若结节持续稳定存在,可视病灶形态及大小等因素继续随访。
对于直径小于 8 mm,CT 值较低,边界模糊的纯磨玻璃结节可每半年或 1 年随访一次;对于直径大于等于 8 mm,边界清楚的纯磨玻璃结节,或含有实性成分的部分实性结节,可适当缩短随访时间间隔至 6 个月。
对于持续稳定存在的外周部位的疑似 AIS 病变,可考虑微创外科手术切除。手术方式可根据结节位置决定,一般选择肺段或楔形切除,这样创伤小,对肺功能影像小。
对于病理证实为 AIS 的磨玻璃结节,术中无需进行淋巴结清扫或采样;术后不需要放疗、化疗或靶向治疗,完全切除后肿瘤学预后良好,5 年生存率可达 100%。如无明显残余病灶,AIS 术后可每年复查一次胸部 CT 平扫即可。
②、微浸润腺癌(MIA)
MIA 是一类早期肺腺癌,其在影像学上多数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也有部分表现为部分实性结节,极少数表现为实性结节。若影像学上高度怀疑 MIA,则需考虑手术切除。可疑 MIA 患者,术前至少随访 1 次,且距首次发现间隔 3 个月以上。
对于考虑微浸润腺癌的磨玻璃结节,建议尽早手术干预。手术方式与原位腺癌类似,尽量选择肺段或楔形切除。术中冰冻病理初步诊断为 MIA 者,无需进行淋巴结清扫或采样。病理证实为 MIA,术后无需放疗、化疗或靶向治疗。
如果术中病理为 MIA,行楔形切除,术后病理升级为浸润型腺癌,根据浸润型腺癌亚型决定下一步处理方案:如果为微乳头型或实体型,建议再次手术行肺段切除或肺叶切除;如果为贴壁样生长型、乳头型或腺管型,建议随访 。
MIA 完全切除后肿瘤学预后良好,5 年生存率可达 100%,累积复发率为 0%。若无明显残余病灶,MIA 术后可每年复查一次胸部 CT 平扫,不必复查头颅磁共振、全身骨扫描或血肿瘤标志物。
3③、浸润性肺癌(IAC)
高度疑似 IAC 的磨玻璃结节即具有手术切除的指征。解剖性肺叶切除术+淋巴结采样/清扫仍是浸润性肺腺癌的标准治疗方式,如果病灶较小的非实性结节(<1 cm),或术中冰冻提示贴壁样生长为主型腺癌,可以考虑肺段切除+淋巴结采样/清扫。术后根据病理分期以及基因检测结果,决定是否行辅助治疗,以及辅助治疗的策略。
3、肺多发肺磨玻璃结节
近年来,同期多发肺部磨玻璃结节的检出率也呈上升趋势。研究显示,大约 20%-30% 的肺磨玻璃结节患者,存在肺内多发的 GGNs 病变。
肺多发 GGNs 在影像方面更多的表现为均一、多发、边缘光滑的结节,相较于孤立性磨玻璃结节来说,其直径更小,在影像学方面很少表现出毛刺、分叶以及空泡等等症状,更多的为边界清楚或者呈现出圆形的特征。
同时性多发 GGNs 曾被认为是肺部的转移性肿瘤,但近几年基因检测研究发现各个病灶间存在明显的基因异质性,证实肺多发 GGNs 是多原发肿瘤而不是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