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最近全国各地都开始进入高温天,大家要多注意降温消暑,空调电扇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
一开空调,有些人仍觉得热,而有些人却觉得冷,甚至畏寒肢冷、要披个衣服。如果你是这类“异常怕冷”的人群,就要考虑自己是不是“阳虚”了。
“阳气”到底是什么?
“阳虚”,其实就是阳气不足。那么,什么是“阳气”呢?
《黄帝内经》中记载:“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人体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重要,温养着“万物”也就是全身脏腑组织,假若阳气亏损而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人就会减损寿命或夭折,生命机能亦呈现暗弱不足。
所谓“暗弱不足”就是指人体出现阳热不足、代谢活动减退的表现,如畏寒、四肢冰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溏薄甚至“完谷不化”(吃什么都消化不了)、小便清长、夜尿频繁等等诸多问题。
为什么会“阳虚”?
人体阳虚一般是先天和后天两类原因导致:
先天或遗传所致,如早产儿、素来体虚,或父母体质虚弱遗传。中医认为,这些都是先天禀赋不足导致的阳虚;
后天方面,一个是操劳过度,耗损肾精,进而伤及阳气,比如过度的劳心劳力、房事过度等;还有一个很重要又经常被忽视的后天原因: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比如,现代人夏天广泛使用空调,室内低温有时甚至会让人觉得寒冷;夏季大量饮冰食冷、熬夜、久坐不动等等。
中医认为,夏天来临之后,人体腠理疏松或腠理不固(腠理:即皮肤和肌肉间的空隙),“寒邪”更容易侵入体内,或留于肌表,或藏于筋脉、骨节、血脉等,消耗人体的阳气,为身体埋下隐患。
著名的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曾有言:“有春夏不能养阳者,每因风凉生冷,伤此阳气,以致秋冬多患疟泻,此阴胜之为病也;有秋冬不能养阴者,每因纵欲过热,伤此阴气,以致春夏多患火证,此阳胜之为病也。善养生者,宜切佩之”。
夏天是容易耗伤阳气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养阳助阳的好时节。夏季养阳就是为了秋冬的健康打基础。我们这段时间常向大家推荐各种“冬病夏治”养生方法,也是遵循了“春夏养阳”、“顺时养生”等中医理论。
夏天自然界阳气旺盛,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阳气也在夏天达到高峰,此时气血充盈、气机条达、经络通畅,这时进行调治,能起到温阳散寒、事半功倍的作用。
养阳助阳该怎么做?
中医认为,人居天地之间,健康状态、情绪变化等同样会受到天地四时的影响。想要保持健康,就要顺应天地四季,也就是顺时养生。
《黄帝内经》记载:“夏三月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意思是希望人们不要厌烦于夏季白昼的炎热与光照,适当增加白天的活动,以升阳气,夜间充分休息,以养阳气。因此尽量不要久坐不动、不要熬夜,夜间23点前入睡为佳。
夏季不要穿衣过薄、不要胸腹受风,室内空调温度不要过低。根据数据研究,空调每调高1度,还可以降低大约7%~10%的用电负荷图片
饮食上,可选择的夏季清补、生津利湿的食物,如西瓜、乌梅、番茄、桃子等新鲜瓜果;像杭州之前恰逢雨季,内热夹湿生于体内,就可以再食用一些清热利湿的食品,如黄瓜、荷叶、薏苡仁等。
俗语:“冬吃萝卜夏吃姜”。尤其是气虚、阳虚、脾胃虚寒的人,适当吃一些生姜来暖暖脾胃,能使脾胃阳气盛大起来、发散体内的“寒邪”。
中医认为:“虚则补之”。既然阳气不足了,自然是要补足阳气。人体生病的秘密:肾精=肾气=肾阳=温度=湿寒=病症(虚—寒—湿—凝—淤—堵—瘤—癌)。人体不生病的秘密:肾气(阳)足,百病除!这才是治本。
但是很多患者因为长期肾阳不足,而连累到其它脏腑,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也就是说:“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因此《景岳全书》认为:“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也就是说,对于肾阳不足不能单单补足肾阳。进补肾阳之余,还不能忘了滋养肾阴。阴阳二气要平衡,才可阴生阳,阳生阴,阴阳如泉涌不竭。
作为中医,我推荐这种纯中药萃取,无任何副作用的院内专方制剂——肾合胶囊
肾合胶囊采用8年以上的仿生态道地药材,运用现代化高科技精准提纯,加工成胶囊。经过国家审批,药监局备案后上市,由多位名老中医18年的临床验证,只为确保患者治病的效果,疗效确切、稳定有保障、不伤身体不伤肾,有效解决了男女“补肾伤肝、泻肝伤肾”的健康问题。
从宏观和整体的角度,综合考虑肾虚的证型:肾气虚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精亏虚证,将病证有机结合,实现多靶点、多方位滋补肾气、调节代谢的综合治疗效果,增强免疫力。经临床验证,其对补肾益气、改善男科问题具有显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