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是我们收集声音的器官,为我们感知世界提供着重要的作用。高山流水,天籁之音固然可以带给我们很多美妙动听的享受,然而耳朵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扰,其中耳聋耳鸣就是最为常见的问题。
什么是耳鸣?
耳鸣是一种在没有外界声刺激下,人耳主观感受到的声音。其表现形式多样,有时可为低音调轰鸣或嗡嗡声,有时又可呈高调如蝉鸣。有的患者在挖耳后发现头一晃动,耳朵就“哗啦”乱响,还有的患者感冒后出现耳闷涨不适,甚至听到自己有节奏的“咚咚”心跳声。除此之外像“嘶嘶声”“电视无台声”“海潮声”“汽笛声”等等。
耳鸣是哪些疾病的早期信号?
耳部疾病:外耳道异物、外耳道炎症、各种类型的中耳炎、耳硬化症、颈静脉球体瘤等疾病,内耳的疾病、噪声、药物或老年性等损害,包括听神经瘤等。
全身疾患:颈椎病、肝病、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甲亢等。神经衰弱等精神、心理疾患亦可产生耳鸣。
什么是老年性耳聋?
俗话说“鸣久必聋”。长期耳鸣如果不去治疗,那么很容易出现听力下降,就是我们常说的“耳聋”。其中最常见的当属“老年性聋”以及发病年龄相对年轻一些的“突发性聋”了。
老年性耳聋就是因听觉系统老化而引起的耳聋,病变部位主要在耳蜗,亦可涉及听神经、中耳或听皮质。其发病机制复杂,不仅包含听觉系统衰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还受到生活过程中环境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临床上常将老年开始出现的、双耳对称的、渐进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在排除其他原因后,才诊断为老年性耳聋。
老年性耳聋如何治疗?
迄今为止,尚无确切的方法可以用来逆转听力老化的进展。其中遗传因素具有重要作用,在治疗方面,对于因听力障碍影响生活质量的老年性耳聋患者,多数可以通过验配助听器达到恢复听力的目的。部分重度和极重度耳聋患者,还可以通过植入人工耳蜗来恢复听力。
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听力?
任何疾病都是“防大于治”。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才能掌握主动权。大力宣传非职业性噪声对听力健康的损害,提高全社会安全用耳,保护听力的意识,科学使用有音响功能的电子产品,防护各类娱乐性噪声等。保护听力的“三要素”是:远离噪声、戴护耳器、减小音量。
听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之一,拥有好的听力是我们平常进行正常沟通和交流的基础。因此,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做好预防措施,保护您宝贵的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