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这个看似寻常的慢性病症,实则是身体内部一场无声的“风暴”。它不像急性病那样来势汹汹,却像一台年久失修的机器,部件间摩擦加剧,效率日渐低下。神疲乏力,这一常被忽视的症状,正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求救信号。心脏不得不加倍工作以泵送血液,血管壁承受的压力持续升高,久而久之,不仅影响血液循环,还悄悄侵蚀着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健康基石。高血压,其实是身体“能量分配站”——心血管系统出现紊乱的直观体现。

高血压若不加控制,就如同慢性毒药,逐渐侵蚀着身体的每一个角落。头痛、头晕、心悸,这些是初期警告;而长期高血压,则可能引发心脏病、中风、肾衰竭等致命并发症,如同潜藏在体内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给生活带来不可逆转的改变。
中医将高血压归纳为多种证型,心脾两虚者,心血不足,脾气虚弱,无力推动血液运行;痰浊中阻者,体内痰湿积聚,阻碍气血流通;气血亏虚型,则是全身气血不足,难以维持正常血压;肾精不足型,肾为先天之本,肾精亏虚,调节水液代谢及血压的能力下降。此外,肝阳上亢、血瘀阻络等也是可能的原因,每一种类型都需对症下药。
中医典籍中,虽无“高血压”之名,但其症状描述与“眩晕”、“头痛”等相吻合。《黄帝内经》有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肝风内动与眩晕的关系。高血压多涉及肝、肾、脾三脏功能失调,中医治疗旨在调和脏腑,恢复机体平衡。
肾主水,调节体内水液平衡,肾气不足,水液代谢失常,血压随之波动。中药保守治疗,如用枸杞子、杜仲等滋补肾精,旨在从根本上调理,减少西药带来的副作用,让身体自然恢复其调节机制。
肾功能的衰退,不仅引发高血压,还伴随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高血压患者常感精力不济,日常活动受限,长此以往,心理健康亦受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西医注重症状管理,而中医则追求根本调理。传统中医面临补肾伤肝、泻肝伤肾的难题,北京中方中医院运用能量平衡与大阴阳原理,通过整体观辨证施治,力求在不影响其他脏腑的前提下,精准调理,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以赵伯伯为例,他因长期高血压伴神疲乏力就诊,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经中医辨证,属肾精不足型,采用滋补肾精、调和气血的方剂,数月后,血压稳定,神疲乏力明显改善。赵伯伯的故事,是中医智慧在现代医疗中的生动实践,证明了中医在调理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方面的独特优势。
在应对高血压的道路上,合理饮食,避免高盐、高脂食物,结合中医的整体调理,方能逐步“重置”身体的“能量电路”,让生命之树重新焕发生机。选择中医,就是选择了一条更加贴近自然、注重身心和谐的康复之路。
老中医在线预约咨询 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