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的复杂系统中,血压如同城市交通的血脉,维持着生命活动的顺畅运行。当高血压悄然降临,就如同城市主干道出现了交通拥堵,原本有序的血流变得湍急且无序,导致“交通网络”——即血管系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头晕目眩,便是这交通混乱最直接的信号灯,提示着身体内部的平衡已被打破。高血压不仅影响着心脏的泵血效率,还悄然侵蚀着血管壁,为心脑血管疾病埋下隐患。

长期的高血压状态,如同持续拥堵的交通,不仅让“车辆”(血液)通行不畅,还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血管壁因长期承受高压而受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增加中风、心肌梗死的风险。同时,肾脏作为血液过滤的重要站点,也会因压力过大而功能受损,甚至出现肾衰竭。头晕目眩,作为早期症状,若不及时干预,可能演变为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高血压并非单一类型,中医将其细分为心脾两虚型、痰浊中阻型、气血亏虚型、肾精不足型等。心脾两虚者,心脏泵血无力,脾运化失调;痰浊中阻者,体内痰湿淤积,阻碍气血运行;气血亏虚者,全身营养供给不足,血管失养;肾精不足者,则是肾脏功能衰退,影响水液代谢及血压调节。这些类型背后,隐藏着不同的身体失衡机制。
中医典籍中,高血压多与肝阳上亢、肾阴不足相关。《黄帝内经》有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头晕目眩与肝风内动有关。现代中医理论认为,高血压多涉及肝、肾、脾三脏功能失调,治疗时需辨证施治,调整脏腑功能,以达阴阳平衡。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对调节水液代谢及血压起着关键作用。肾精亏虚,则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引发高血压。中药保守治疗,通过滋养肾阴、平肝潜阳,如用六味地黄丸、天麻钩藤饮等,旨在从根源上调和阴阳,减少西药带来的副作用,实现标本兼治。
肾功能的衰退,不仅直接导致水钠潴留,血压升高,还影响内分泌系统,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失衡,进一步加剧高血压。生活中的压力、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都是加速肾功能下降的外部因素。头晕目眩,是身体对这一系列内忧外患的警示。
西医侧重于通过药物直接控制血压,而传统中医则强调整体观,寻求根本原因。然而,传统中医在补肾与泻肝之间常面临顾此失彼的难题。北京中方中医院运用能量与大阴阳原理,创新性地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调和脏腑,使机体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有效治疗高血压及其并发症。
以赵先生为例,年近六旬,长期受高血压困扰,头晕目眩频发。经北京中方中医院辨证施治,采用中药调理,辅以生活方式的调整,数月后,血压稳定,头晕症状明显缓解。赵先生的经历,是中医整体观念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生动实践,证明了从根源调理高血压的有效性。
总之,面对高血压这一“交通拥堵”,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疏通“交通网络”,恢复身体和谐的道路。选择中医,就是选择了一种更加贴近自然、注重整体健康的治疗方式,让身体在平衡中重获新生。
老中医在线预约咨询 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