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的精密系统中,血压如同家中的水管系统,维持着生命的正常流动。当这股“水压”异常升高,就像水管中的水流突然加速,对管壁造成持续冲击,这便是高血压。高血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身体多处“调节阀”失灵的结果。或是心脏泵血太过用力,或是血管弹性减弱,亦或是体内液体平衡失调,这些因素单独或联手,让身体的“水压”悄然上升,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尤其是当中老年人开始感到腰膝酸软,这往往是身体内部平衡被打破的信号。

高血压,这位“隐形杀手”,长期潜伏,逐渐侵蚀着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它像一把慢性的锯子,让心脏负担加重,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它是脑血管意外的幕后推手,增加中风风险;肾脏也在其长期压力下,功能逐渐衰退,甚至走向肾衰竭。腰膝酸软,正是身体对这股持续“压力”的无声抗议,提醒我们,是时候关注并调整身体的“水压”了。
高血压并非千篇一律,中医将其细分为多种类型:心脾两虚型,因心血不足、脾气虚弱而血压上升;痰浊中阻型,痰湿内停,阻塞气血运行之道;气血亏虚型,气血不足,难以滋养全身;肾精不足型,肾为先天之本,肾精亏虚,调控水压的能力减弱。此外,还有因肝阳上亢、瘀血阻络等原因导致的高血压,每一种类型都需对症下药。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有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高血压的眩晕症状,多与肝阳上亢有关。而腰膝酸软,则是肾精不足的直接体现,肾主骨,肾精亏虚,骨骼失养,自然酸软无力。现代中医理论进一步阐释,高血压与肝肾功能的失调密切相关,治疗时需兼顾调肝补肾。
肾,作为调节水液代谢的关键,其功能衰弱,直接导致体内“水压”失控。中药保守治疗,通过滋养肾精、平肝潜阳,旨在恢复肾的调控能力,减少西药带来的副作用。如枸杞、杜仲等,都是滋肾益精的良药,温和而持久地调节着身体的“水压”。
肾功能的衰退,不仅让“水压”失控,还影响全身气血运行,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等症状接踵而至,生活质量大打折扣。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肾的问题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治疗需全面考虑,避免补肾伤肝、泻肝伤肾的困境。
西医侧重于血压的直接控制,而中医则追求根源治理。北京中方中医院运用能量和大阴阳原理,调和脏腑,平衡阴阳,既解决了高血压的症状,又避免了传统中医治疗中可能遇到的脏腑间相互伤害的问题,实现了标本兼治。
以赵阿姨为例,年近六旬,长期受高血压困扰,腰膝酸软,头晕频繁。西医治疗虽能暂时降压,但症状反复。转求中医,经辨证施治,以滋肾平肝为主,辅以调理心脾,数月后,血压稳定,腰膝有力,头晕大减。赵阿姨的故事,是中医智慧在现代医疗中的生动实践,证明了中医在高血压治疗中的独特魅力。
总之,高血压虽顽固,但非不可战胜。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了另一条通往健康的道路。面对腰膝酸软、高血压的挑战,让我们携手中医,共同守护身体的和谐与平衡。
老中医在线预约咨询 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