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这个看似寻常的健康“红灯”,实则是身体内部一场悄无声息的“交通拥堵”。就像城市中的高峰时段,血管这条“高速公路”上,血液因各种原因流动不畅,压力陡增。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攀升,更是身体对盐分摄入过多、脂肪堆积、或是年龄增长等“路况变化”的直接反应。长期以往,这股“高压流”会悄然侵蚀心、脑、肾等重要“交通枢纽”,引发一系列健康危机。

高血压若不加控制,就如同慢性毒药,悄然引发心脏病、中风、肾衰竭等严重后果。心脏得不断加压泵血,久而久之,心肌肥厚,心力衰竭的风险大增;脑血管在高压下脆弱易破,中风如影随形;肾脏过滤系统受损,毒素累积,健康亮起红灯。这些,都是高血压无声侵蚀的见证。
高血压并非单一面貌,它可能源于心脾两虚,气血亏虚,痰浊中阻,或是肾精不足等多种体质偏颇。心脾两虚者,心悸失眠伴乏力;痰浊中阻者,体型肥胖,头重如裹;气血亏虚者,面色苍白,头晕目眩;肾精不足者,腰膝酸软,夜尿频繁。每一种类型,都是身体内部失衡的不同表现。
中医将高血压视为“眩晕”、“头痛”范畴,认为其病位在肝、肾、脾三脏,与“风、火、痰、虚”相关。《黄帝内经》有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阳上亢,风动则眩。现代中医理论进一步阐释,高血压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密切相关,治疗需从调和阴阳入手。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司开合。肾功能衰退,精不化气,水液代谢失常,痰湿内生,加之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肝阳亢逆,血压随之升高。中药保守治疗,如用枸杞、杜仲等滋肾平肝,旨在调和阴阳,减少西药副作用,保护身体正气。
肾功能的异常,不仅是高血压的诱因,也是其持续存在的根源之一。肾虚导致的水钠潴留、内分泌失调,直接推高了血压。更甚者,长期高血压反过来加重肾脏负担,形成恶性循环。生活中的牙齿酸痛,往往是肾虚火旺的一个信号,提醒我们身体内部的“能量失衡”。
西医重在控制症状,中医则追求根本调理。传统中医虽在补肾泻肝上有诸多考量,但北京中方中医院提出,运用能量与大阴阳原理,能更精准地调和体内失衡,避免补肾伤肝、泻肝伤肾的难题。这一理念,为高血压治疗开辟了新路径。
以赵阿姨为例,她因长期高血压伴牙齿酸痛就诊,西医治疗虽能暂时降压,但牙齿酸痛未减,且时有反复。转求中医,辨证为肾精不足,肝阳上亢。经中药调理,不仅血压稳定,牙齿酸痛也明显缓解。赵阿姨的经历,正是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魅力的体现。
在高血压的饮食禁忌上,减少盐分,多食蔬果,避免高脂,都是日常调理的关键。记住,身体是精密的机器,每一处“零件”都需细心呵护。面对高血压,中西医结合,以内养外,方为上策。让我们从饮食做起,从生活点滴中守护健康,让生命之树常青。
老中医在线预约咨询 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