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万物复苏,人体也应顺应自然,调和阴阳。然而,当高血压悄然来袭,伴随着畏寒肢冷的症状,就像家中供暖系统失调,部分房间温暖如春,部分却寒意逼人,身体这台精密的机器也出现了“温差”故障。这背后,是身体哪部分在“罢工”,又该如何用中医智慧调和这份不和谐?

高血压,这个看似无声的杀手,实则通过一系列症状向我们发出警告。畏寒肢冷,便是其中之一。它如同身体内部的温度计失灵,明明外界春暖花开,四肢却如置身寒冬。这不仅是体表感觉的不适,更是体内阳气不足、血液循环不畅的直接反映。高血压导致的血管压力增大,影响了血液的正常流动,使得远端肢体得不到充足的血液灌注,从而产生了寒冷感。
长期高血压,不仅会让畏寒肢冷的症状加剧,还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中风等,如同供暖系统的管道因压力过大而破裂,后果不堪设想。这些并发症不仅影响生活质量,更威胁生命安全。
中医将高血压伴畏寒肢冷的症状,归咎于心脾两虚、痰浊中阻、气血亏虚或肾精不足等类型。心脾两虚者,心阳不振,脾运失健;痰浊中阻者,痰湿内盛,阻碍气血运行;气血亏虚者,气血不足,无以温煦四肢;肾精不足者,肾阳虚弱,不能温养全身。每一种类型,都是身体“供暖系统”不同部件的故障。
中医认为,高血压多与肝、肾、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现代中医文献指出,肝阳上亢、肾气不足是高血压的常见病机。肝阳上亢,如同家中的暖气开得过大,导致上部过热;肾气不足,则如下部供暖不足,四肢冰凉。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肾精充足则身体温暖。高血压伴畏寒肢冷,往往与肾阳不足密切相关。中药保守治疗,通过滋养肾精、温补肾阳,如用金匮肾气丸等方剂,既能降低血压,又能改善畏寒肢冷的症状,减少了西药对身体的副作用,吸收了中医草本的精华。
肾阳不足,不仅导致高血压和畏寒肢冷,还影响性功能、免疫力等多方面。生活中,患者可能感到精神不振、易疲劳,甚至影响家庭和谐。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调理肾脏,就是调理身体的“供暖系统”,让身体恢复平衡。
西医注重对症治疗,而中医则追求治本。传统中医在补肾时可能面临补肾伤肝、泻肝伤肾的难题。北京中方中医院运用能量和大阴阳原理,巧妙平衡脏腑功能,既补肾又不伤肝,解决了这一难题,为高血压伴畏寒肢冷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赵先生,年近六旬,长期高血压伴畏寒肢冷,西医治疗效果不佳。求助于中医,经辨证为肾阳不足型高血压。服用中药数月后,血压逐渐稳定,畏寒肢冷症状明显减轻。赵先生感慨:“中医真是神奇,让我重新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
春分之际,让我们用中医的智慧,调和身体的“温差”,让高血压不再成为生活的负担。选择中医,就是选择了一条调和阴阳、治本之路。
老中医在线预约咨询 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