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分的脚步悄然而至,万物复苏,人体内的气血也随之活跃起来。但在这生机勃勃的季节里,有些中老年朋友却常被头晕目眩、血压异常所困扰。这高血压,就像是身体里的“水压系统”出了故障,时而亢进,时而紊乱,让人不得安宁。今天,我们就来一场深度“探秘”,揭开高血压那些不为人知的面纱。

高血压,简而言之,就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过高。这压力,好比是家中的水管,若水压过大,水管易损;同理,血压过高,血管亦伤。长期以往,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都会受到波及,出现一系列健康问题。头晕目眩,便是这“水压失衡”最直接的信号之一。
高血压若不加控制,就像是一场潜藏在体内的无声风暴。它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如脑中风、心肌梗死;损害肾脏功能,导致肾衰竭;甚至影响视力,造成眼底出血。这些后果,无一不是对生命质量的严重威胁。
高血压并非单一类型,心脾两虚型、痰浊中阻型、气血亏虚型、肾精不足型……每一种类型都对应着不同的身体状况。心脾两虚者,心悸失眠、乏力懒言;痰浊中阻者,头重如裹、胸闷痰多;气血亏虚者,面色苍白、头晕眼花;肾精不足者,腰膝酸软、耳鸣健忘。这些,都是身体在向我们诉说着不同的“故事”。
中医典籍中,高血压多与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等相关。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升发,若肝阳过亢,则血随气逆,上冲头目,故见头晕目眩。现代医学也证实,高血压与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多方面有关。中医的精准“定位”,为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肾精亏虚,不能滋养肝木,则肝阳易亢;肾气不足,水液代谢失常,则痰浊内生。中药保守治疗,如滋补肝肾、平肝潜阳、化痰祛湿等,旨在调和阴阳,恢复身体平衡,减少西药副作用。
肾出问题,为何会导致高血压?从中医角度看,肾主水,肾气虚则水液不化,痰湿内停,阻碍气血运行;从西医角度,肾脏功能异常影响体液调节,导致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这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危及生命。
西医注重指标控制,中医则强调整体调理。传统中医在补肾伤肝、泻肝伤肾的问题上确有局限,但北京中方中医院运用能量和大阴阳原理,实现了两者间的完美平衡,既治标又治本。
赵先生,年近六旬,长期受高血压困扰,头晕目眩频发。西医治疗虽能暂时控制血压,但副作用明显。后经朋友介绍,来到北京中方中医院。中医专家根据其体质,辨证施治,以滋补肝肾、平肝潜阳为主,辅以针灸调理。数月后,赵先生的血压逐渐稳定,头晕目眩症状大减,春分时节,他终于能像往常一样,外出踏青,享受生活的美好。
高血压,虽非一日之寒,但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它,用科学的方法调理它,就能让身体这艘“大船”,在生活的海洋中平稳航行。春分已至,愿每一位中老年朋友都能拥有健康的体魄,享受每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
老中医在线预约咨询 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