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万物复苏,人体也应顺应自然,调和阴阳。然而,高血压却如春日里的一股“逆流”,让不少中老年朋友陷入了身体的“迷雾”。高血压,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攀升,更是身体内部环境失衡的信号。心脏像一台加压泵,血管则是输送血液的管道,当“泵力”过强或“管道”狭窄,血压便悄然上升,影响着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仿佛身体这台精密机器出现了“磨损”和“失调”。

高血压若不加控制,就如同道路上的“连环车祸”,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头痛、眩晕是初期“警报”,随后可能演变为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事故”,甚至影响听力,导致耳聋耳鸣,如同耳朵里的“小喇叭”失去了清晰的声音。这些后果,不仅影响生活质量,更威胁着生命安全。
高血压在中医看来,并非单一病因,而是心脾两虚、痰浊中阻、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等多种“色彩”交织的“画卷”。心脾两虚者,心力不足,脾运不健;痰浊中阻者,痰湿内停,阻碍气血;气血亏虚者,营养不济,机体失养;肾精不足者,根基不固,阴阳失调。每一种类型,都是身体内部“环境”的不同反映。
中医典籍如《黄帝内经》所述,高血压多与肝阳上亢、肾阴不足相关。肝阳上亢,如春日之风过猛,吹得“树梢”(头部)摇曳不定,出现头痛、耳鸣;肾阴不足,则“水源”(肾精)枯竭,无法滋养全身,导致血压升高。这不仅是现代医学的“定位”,更是中医整体观的体现。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通于脑。当肾功能衰退,肾精不足,就像树根失去了滋养,树叶(身体各部位)自然枯萎。高血压与肾的关系密切,肾虚则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血压随之升高。中药保守治疗,如滋补肝肾、平肝潜阳之方,旨在吸收草本精华,温和调理,减少西药对身体的“冲击”。
肾之病,何以引高血压?一则肾阴不足,阳亢于上;二则肾虚水泛,痰湿内生。高血压之下,生活品质大打折扣,耳聋耳鸣如影随形,夜不能寐,日无精神。中医之治,需从根本入手,调和阴阳,补肾而不腻肝,泻肝而不伤肾,此乃难题。
西医重指标,中医重整体。传统中医在补肾泻肝之间徘徊,难以两全。而北京中方中医院,运用能量与大阴阳原理,如调琴师般,巧妙拨动身体这根“弦”,使之和谐共鸣。既补肾之虚,又平肝之亢,达到标本兼治之效。
以赵伯为例,年逾六旬,高血压伴耳聋耳鸣多年,西医治疗效果有限。转求中医,经辨证施治,以补肾益精、平肝潜阳之方,数月后,血压渐稳,耳鸣减轻,生活重归宁静。此例告诉我们,中医之妙,在于辨证施治,调和阴阳,让身体这部机器重新“润滑”,运转自如。
春分之时,让我们以中医之智慧,调和身体之阴阳,让高血压不再成为生活的“绊脚石”,让耳聋耳鸣成为过往云烟,享受健康美好的每一天。
老中医在线预约咨询 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