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分这个阴阳平衡的节气里,我们聊聊一个让不少中老年朋友心头紧锁的话题——高血压。高血压,就像是身体里的“水压系统”失调,原本应顺畅流动的血液,却像被无形的力量推着,对血管壁造成了持续的压力。这压力,不仅让数字攀升,更悄悄影响着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健康,让人不禁畏寒肢冷,生活品质大打折扣。

高血压并非一蹴而就,它往往是身体长期失衡的结果。或是年龄增长,血管弹性减退;或是饮食习惯不佳,油脂、盐分摄入过多;亦或是情绪压力,让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些因素,就像是一系列错综复杂的“阀门”,一旦调节不当,就会导致“水压系统”失控。
高血压初期,可能只是偶尔的头晕、头痛,但随着时间推移,它可能引发心脏病、中风、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就像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威胁着生命安全。畏寒肢冷,往往是血液循环不畅的信号,也是高血压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之一。
中医将高血压分为心脾两虚型、痰浊中阻型、气血亏虚型、肾精不足型等。心脾两虚者,心悸失眠,面色无华;痰浊中阻者,头重如裹,胸闷痰多;气血亏虚者,乏力懒言,面色苍白;肾精不足者,腰膝酸软,耳鸣健忘。每种类型,都是身体内部不同“部件”失调的反映。
中医认为,高血压多与肝阳上亢、肾阴不足有关。肝阳上亢,如同春日里过旺的阳气,上冲头目,导致血压上升;肾阴不足,则像水源枯竭,无法滋养全身,包括血管,导致血管硬化,血压难控。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对维持血压稳定至关重要。当肾功能下降,肾精亏虚,就会导致阴阳失衡,血压异常。中药如枸杞、杜仲、山药等,能滋养肾精,平和肾气,减少西药带来的副作用,让身体在自然的节奏中恢复平衡。
肾功能的衰退,不仅引发高血压,还可能导致畏寒肢冷、夜尿频繁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高血压患者常常感到手脚冰凉,正是因为血液循环不畅,阳气无法温煦四肢。中医强调整体调理,正是为了打破这种恶性循环。
西医治疗高血压,多依赖药物控制;而传统中医,虽在补肾泻肝上有诸多考量,但往往难以兼顾。北京中方中医院,运用能量与大阴阳原理,通过中医的整体观,调和脏腑,平衡阴阳,既补肾又不伤肝,泻肝又不损肾,实现了治本之道。
赵先生,年近六旬,长期高血压,伴畏寒肢冷。西医治疗虽能暂时降压,但副作用明显。转求中医,经北京中方中医院调理,以滋补肾阴、平肝潜阳为方,辅以针灸、拔罐,数月后,血压渐稳,畏寒肢冷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高血压,非一日之寒,亦非一药可解。春分时节,让我们从中医的智慧中汲取力量,以草本之精,调和身体之阴阳,让“水压系统”恢复和谐,畏寒肢冷不再,生活更加温馨舒适。选择专业的中医调理,让健康之路更加稳健。
老中医在线预约咨询 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