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万物复苏,人体也应顺应自然,调和阴阳。然而,当高血压悄然降临,就像身体这部精密机器的“压力阀”失灵,血压如潮水般汹涌,冲击着脆弱的血管壁。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跳跃,更是身体内部环境失衡的信号——心肾不交、肝阳上亢,或是脾失健运,种种缘由交织,让原本和谐的身体乐章变得嘈杂无序。高血压,这个无声的侵略者,悄然影响着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为健康埋下隐患。

高血压若不得以有效控制,便如同暗流中的漩涡,悄无声息地拖曳着身体走向深渊。脑动脉硬化、脑出血、心脏病……这些严重的并发症,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一旦触发,便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严重威胁生命。更令人担忧的是,长期高血压还会导致牙齿酸痛,这是因为牙周血管受压,血液循环不畅,牙龈组织营养不良所致,小小的症状背后,藏着大大的健康警钟。
高血压在中医看来,并非单一病证,而是心脾两虚、痰浊中阻、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等多种类型的综合体现。心脾两虚者,心悸失眠,面色无华;痰浊中阻者,头重如裹,胸闷不舒;气血亏虚者,乏力懒言,头晕目眩;肾精不足者,腰膝酸软,耳鸣健忘。每一种类型,都是身体内部不同“部件”失调的反映。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有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高血压多与肝阳上亢相关,但亦涉及心、脾、肾等多脏腑。现代中医文献中,高血压被视为全身气血阴阳失调的局部表现,治疗时需整体观之,调和脏腑,平衡阴阳。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通于脑。肾精亏虚,则髓海不足,脑失所养,高血压随之而生。中药保守治疗,如滋补肝肾、平肝潜阳之剂,旨在吸收草本精华,温和调理,减少西药带来的副作用,让身体在自然的节奏中恢复平衡。
肾出问题,为何会引发高血压?一则肾主水,水液代谢失常,痰湿内生,阻于脉络;二则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肝阳上亢,血压飙升。高血压之下,生活品质大打折扣,头晕、头痛、牙齿酸痛,种种不适如影随形。
西医重指标,中医重整体。传统中医在补肾与泻肝之间需谨慎平衡,以免顾此失彼。而北京中方中医院,运用能量与大阴阳原理,巧妙调和脏腑,既补肾又不伤肝,泻肝而不损肾,为高血压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以赵伯为例,年逾六旬,长期高血压伴牙齿酸痛,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转求中医,辨证为肾精不足兼肝阳上亢,经中药调理数月,血压渐稳,牙齿酸痛亦缓。赵伯笑言:“中医真是神奇,让我重获新生!”此案例,足见中医辨证施治之妙,也提醒我们,面对高血压,应中西医结合,寻根问源,方能标本兼治。
春分之时,愿我们都能调和身心,让血压如春风般和煦,生活因健康而美好。在中医的智慧引领下,让身体这部机器重新奏响和谐的乐章。
老中医在线预约咨询 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