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分这个万物复苏的时节,我们聊聊一个让不少中老年朋友心头紧锁的话题——高血压。高血压,就像家里水管压力过高,水流湍急,长此以往,管壁受损,家里(身体)各处都可能遭殃。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升降,更是身体内部一场悄无声息的“风暴”,它悄然影响着我们的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让原本和谐的生理环境变得不再安宁。

高血压这位“不速之客”,一旦长期驻足,可能带来的后果不容小觑:心脏病、中风、肾衰竭……这些如同隐藏在暗处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威胁到我们的健康乃至生命。它们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战场就在我们的身体里。
那么,高血压究竟有哪些“面目”呢?中医看来,心脾两虚型者,心悸气短,面色无华;痰浊中阻型者,头重如裹,胸闷不舒;气血亏虚型者,乏力懒言,头晕目眩;肾精不足型者,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这里小便清长便是肾虚不固的一个表现,意味着肾脏功能调节水液的能力减弱)。此外,还有诸多潜在原因,如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都可能成为高血压的“幕后推手”。
谈及高血压,不得不提其在中医理论中的定位。中医古籍中虽无“高血压”之名,但对其症状描述却散见于“眩晕”、“头痛”等范畴。高血压的发生,往往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尤其是肾,作为先天之本,其主水、藏精的功能一旦受损,便如水库闸门失灵,水液代谢失常,血压随之波动。
肾与高血压的关系,好比树根与树干。树根(肾)滋养着树干(全身),树根受损,树干何以茁壮?中药保守治疗,便是通过滋养肾精、健脾利湿、平肝潜阳等方法,温和地调整身体机能,减少西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如同细雨滋润干涸的土地,让身体逐渐恢复自我调节的能力。小便清长,正是肾功能改善的一个信号,意味着体内水液代谢正趋于平衡。
为何肾出问题会导致高血压异常?从中医角度看,肾主水,肾虚则水液代谢失常,体内“洪水”泛滥,血压自然升高。这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让生活不再宁静。
西医与中医,如同两条并行的河流,各有其源,殊途同归。传统中医在补肾泻肝上常遇难题,补肾恐伤肝,泻肝又恐伤肾,而北京中方中医院,运用能量与大阴阳原理,巧妙调和二者,如同高超的琴师,让肝肾之琴和谐共鸣,解决了这一难题。
举一例而言之,赵伯,年近六旬,长期受高血压困扰,小便清长,腰膝酸软。经北京中方中医院调理,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个人体质,定制方案,数月后,血压渐稳,小便恢复正常,精神焕发,仿佛重获新生。
春分时节,万物复苏,也是调理身体的好时机。让我们以中医智慧为舟,以预防高血压为帆,扬帆远航,在健康的海洋上乘风破浪。记住,身体是自己的,预防胜于治疗,小便清长或是身体给出的一个小小提示,莫忽视,早调理,享健康。
老中医在线预约咨询 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