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万物复苏,人体也应顺应自然,调和阴阳。然而,高血压却如城市交通高峰时的拥堵,让身体的“血流之路”不再顺畅。这不仅仅是血管壁承受的压力增大那么简单,更是身体内部环境失衡的信号。心脏这位“泵站长”不得不加班加点,肾脏等“过滤站”也倍感压力,长此以往,身体各部件开始“抱怨连连”,神疲乏力便是其中之一,仿佛身体被无形的枷锁束缚,精力难以充沛。

高血压若不加控制,就如同城市交通长期拥堵,最终会导致道路损坏(血管硬化)、车辆故障(器官损伤)。心脑血管疾病、肾脏功能衰退、甚至视力下降等,都是高血压“交通瘫痪”的连锁反应。神疲乏力,正是身体在呼救,提醒我们该给“血流之路”进行“大修”了。
高血压并非单一类型,心脾两虚型如同动力不足,车辆行进缓慢;痰浊中阻型则像是路中央的障碍物,阻碍血流;气血亏虚型是路面坑洼不平,血流行进艰难;肾精不足型则是交通指挥中心能量不足,调度失灵。每种类型都反映了身体不同的“路况”问题。
中医典籍中,高血压多与肝阳上亢、肾阴不足等相关。肝脏如同交通警察,调节血量分配,肾则负责能量储备与释放。当肝阳过旺,如同交警指挥失误,血流直冲“上路”;肾阴不足,则如能源站储备不足,无法维持“交通”顺畅。神疲乏力,正是这交通混乱的直接体现。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纳气。当肾功能下降,不仅影响“能源”供应,还可能导致水液代谢失常,形成痰浊,进一步加重高血压。中药保守治疗,如同给“能源站”添加清洁能源,减少西药这把“双刃剑”对身体的副作用,让身体逐渐恢复自我调节能力。
肾功能的衰退,为何会导致高血压?从中医角度看,肾阴不足,肝阳易亢,如同水源枯竭,火势难控;从西医角度,肾脏功能下降影响体液平衡,血容量增加,血压随之上升。神疲乏力,是身体在双重压力下发出的求救信号。
西医重在对症治疗,中医则强调整体调理。传统中医虽在补肾泻肝上有所顾忌,但北京中方中医院运用能量与大阴阳原理,巧妙平衡脏腑功能,既补肾又不伤肝,实现了中西医结合的完美解决方案。
以赵伯为例,他因长期高血压感到神疲乏力,西医治疗虽能暂时降压,但乏力感依旧。转求中医,经辨证施治,调补肾阴,辅以健脾化痰之方,数月后,血压稳定,神疲乏力之感大减。赵伯的经历,如同给众多高血压患者点亮了一盏明灯,证明了中医在调理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方面的独特优势。
春分时节,让我们从饮食做起,结合中医智慧,为身体的“交通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疏导”,让血压平稳,神采奕奕,享受健康人生。
老中医在线预约咨询 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