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分的脚步悄然而至,天气渐暖,但有些人却常感头晕目眩,这或许是身体发出的高血压“预警”。高血压,这个看似无形的“隐形杀手”,其实与身体的多重机制息息相关。它不仅仅是血管压力的简单上升,更是身体内部环境失衡的综合体现。心脏泵血的力量、血管的弹性、血液的黏稠度……这些因素的微妙变化,都可能让血压悄然攀升,影响身体的每一个角落。

高血压若不及时控制,就像一颗埋藏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它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让原本畅通的血管变得狭窄甚至堵塞。头晕目眩,正是大脑供血不足的直接表现,严重时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影响日常生活质量。长期高血压,还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导致肾功能减退,甚至引发尿毒症。
中医将高血压分为多种类型,如心脾两虚型,表现为心悸、失眠、乏力;痰浊中阻型,则见头晕沉重、胸闷痰多;气血亏虚型,常感头晕眼花、面色苍白;肾精不足型,则腰膝酸软、耳鸣健忘。这些类型,反映了高血压在中医理论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中医认为,高血压多与肝、肾、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现代中医文献指出,肝阳上亢是高血压的常见病机,即肝气郁结,化火上炎,导致头晕目眩。而肾主水,肾虚则水液代谢失常,也可引发高血压。这些理论,为中医治疗高血压提供了理论依据。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对维持血压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当肾功能衰退,肾精不足,无法滋养肝木,导致肝阳上亢,血压随之升高。中药通过滋养肾精、平肝潜阳,既能降低血压,又能改善身体整体状况,减少西药带来的副作用。
肾功能异常导致的高血压,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引发心理焦虑、睡眠障碍等问题。长期高血压,更可能加速身体衰老,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治疗高血压,必须从肾入手,从根本上调理身体。
西医治疗高血压,多依赖于降压药物,虽能迅速控制血压,但长期服用可能带来副作用。而传统中医,虽在补肾伤肝、泻肝伤肾的问题上存在局限,但北京中方中医院运用能量和大阴阳原理,通过中医的整体观念,实现了对高血压的标本兼治。
赵先生,年近六旬,春分时因频繁头晕目眩就医。经查,确诊为高血压,且伴有心脾两虚症状。在北京中方中医院,医生运用中医理论,为其制定了滋养心脾、平肝潜阳的中药方案。经过数月调理,赵先生的血压逐渐稳定,头晕目眩症状消失,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高血压,这个看似平常却暗藏危机的“健康杀手”,在中医的智慧下,不再难以驯服。通过中医的整体调理,我们不仅能控制血压,更能改善身体整体状况,让生活更加美好。赵先生的故事,只是众多受益者中的一个缩影。让我们携手中医,共同守护健康,迎接每一个充满活力的春分。
老中医在线预约咨询 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