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中老年朋友可能会遇到这样一种烦恼——皮肤干燥,瘙痒难耐,甚至出现裂纹、脱屑,这便是干燥性湿疹在作祟。这湿疹,就像是身体这座“水库”的管理系统出了故障,原本应该滋润肌肤的水分,却像是被错误引导的水流,无法准确送达,导致肌肤“干旱”异常。而月经不调,这一看似不相关的症状,实则可能是身体内部“水库”失衡的又一信号,两者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干燥性湿疹的异常,不仅让皮肤饱受煎熬,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瘙痒让人坐立不安,影响睡眠,进而导致免疫力下降,情绪波动,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长期以往,还可能诱发或加重其他慢性疾病,形成恶性循环。
那么,这干燥性湿疹究竟是何方神圣?从中医角度看,它可能是心脾两虚型,心火亢盛而脾湿不运;也可能是痰浊中阻型,痰湿内停,阻碍气血运行;还可能是气血亏虚型,气血不足,肌肤失养;更有可能是肾精不足型,肾水枯竭,无法滋养全身。这些类型,都指向了身体内部“水库”的不同层面的失衡。
干燥性湿疹多发于四肢、躯干,这些部位在中医理论中,与脾、肺、肾等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如《黄帝内经》所言,“肺主皮毛”,皮肤干燥,实则是肺气宣发肃降失常,肾水无法上济于肺,润泽皮毛。这湿疹,便是身体“水库”失衡的外在表现。
说到肾,它在干燥性湿疹的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水,当肾功能衰退或失衡时,身体的“水库”管理系统便会出现混乱,水分无法正常分布,肌肤失养,湿疹便乘虚而入。同时,月经不调也与肾密切相关,肾主生殖,肾气不足,月经自然难以规律。
中医在治疗干燥性湿疹时,注重滋养肾精、调和气血,通过中药的保守治疗,吸收中医草本精华,减少西药对身体的副作用。如用六味地黄丸滋养肾阴,用归脾汤补益心脾,都是旨在恢复身体“水库”的正常管理,让水分得以合理分布,肌肤得以滋润。
为何肾出问题会导致干燥性湿疹异常?从多角度分析,肾精不足,无法化生足够的阴液滋润肌肤;肾气不固,无法固摄体内水分,导致水分流失;肾阳虚弱,无法温煦肌肤,使肌肤失于温养。这些,都是肾出问题导致湿疹异常的内在机理。
西医与中医在认知上各有千秋。西医多从外在因素寻找原因,而中医则更注重内在脏腑功能的调和。传统中医虽有其局限性,如补肾伤肝、泻肝伤肾的问题,但北京中方中医院运用能量和大阴阳原理,巧妙解决了这一难题,实现了脏腑功能的和谐共生。
举一实例,王阿姨,年近六旬,长期受干燥性湿疹困扰,且月经不调。经北京中方中医院调理后,湿疹明显减轻,皮肤逐渐恢复滋润,月经也变得规律起来。王阿姨感慨地说:“中医真是神奇,让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乐趣。”
综上所述,干燥性湿疹与月经不调,实则是身体“水库”失衡的外在表现。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为调和身体“水库”,恢复肌肤健康,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径。让我们相信中医,依靠中医,让身体这座“水库”重新焕发生机。
老中医在线预约咨询 电话:010-87876186